2007年12月9日 星期日

Editor

有時候除了翻譯以外,我們也會接到一些 Editing 的工作委託,內容很多元:EN->TC、SC->TC 都有,有時沒有指定 TW 或 HK,有時指定要 TW HK 除以二不過這到底是什麼?),少數案子會指定 TW 。唯一的心得是,Editor 真難當。

所以遇到好的 Editor 審稿時,除了覺得獲益良多之外,還會油然生起一股敬佩之意,就像有一次的稿件,Editor 挑出這樣的句子:

原文
Predictions are generated from knowledge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XXXX and of relevant commands which are covered in the OOOOO.

我的譯文:
預測是依據目前的 XXXX 狀態知識及相關指令產生,......

Editor 修改後的譯文:
預測是依據目前的 XXXX 狀態及相關指令的知識產生,......

像這樣的錯誤傳回信箱時,真的只有「糗、困窘」的感覺可以形容。當初把工作的時間壓縮的太緊,勉強顧及流暢性卻沒有做到精確性,在此也對這位勞苦功高的 Editor,誠摯的說聲抱歉。

4 則留言:

十年磨一劍.譯人館 提到...

英文與中文使用主、被動語態的習慣不盡相同,譯文改成主動會不會比較合乎中文語法?

此外,英文與中文選擇使用動詞或名詞的習慣也不一樣(比方說第一句也可以寫成:英文與中文在主、被動語態的使用上(,)習慣不盡相同。)

不好意思,我是光頭佬。

hukeli 提到...

建議另一種想法:

預測的產生,是依據對[...狀態]及[...相關指令]的知識。

預測的產生,是因為對[...狀態]及[...相關指令]有所理解。

能產生預測,是因為對[...狀態]及[...相關指令]有所理解。

1. 中文中使用動詞較頻繁也較自然,英文恰相反,故設法把名詞「的產生」變動詞「能產生」,把名詞「的知識」變動詞「有所理解」。
2. 中文最忌過長的前置[...的]形容片語,所以採取重組策略,把「預測」和「產生」距離拉近,把長長的形容句(對...的知識)擺到後頭。

lihsin 提到...

受教了,hukeli 的譯法感覺起來真的比較貼近中文,多洗掉一些翻譯的味道。

hukeli 提到...

不敢當,翻譯的境界是無窮無盡的,互相切磋罷了。以前做翻譯工作時,曾經習慣在姑且不看原文意思的前提下,判斷寫出的每一句中文,看是否有英文的影子,是否可能讓懂英文的人一看就知道原文是怎麼寫的,如果「是」,這句中文恐怕就不夠好,不夠自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