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當國文老師的朋友推薦了一本余光中論英中翻譯的文章給我讀(
中文的常態與變態,收錄在《從徐霞客到梵谷》當中,九歌出版),文章的份量十足,且論點鞭辟入裡,非常值得一讀。
其中有一段寫到中文的西化,余老舉了一個例子:
劉伶是竹林七賢之一。
作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......
他認為兩句都是西化的中文,但後者似乎比前者更病入膏肓,「作為」是贅字,「之一」文白夾雜,把主詞劉伶放在最後面,更是顯得「扭捏作態」。(247 頁)
扭捏作態這四字深入我心。自己在翻譯時,尤其遇到急件沒有太多時間反覆咀嚼、重建語句,翻出來的東西雖然語意沒有偏誤,但是中文讀起來就是不流暢,現在想想還真創造了一些扭捏作態的文字,罪過一筆。
另外關於「作為...」這個純然西化的句型,今天剛好也碰到一句:
As a client of OOO, you’ll find that our Advisors take the time to understand your needs and goals,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strategies.
這句不難,但是句子有點長,我交回的譯文是:
身為 OOO 的客戶,您會發現我們的諮詢顧問總是深入鑽研您的需求與目標,並提出恰當的策略。
後來有點時間,我試著重譯,希望免除前文提及的西化中文腔:
OOO 的客戶會發現,我們的諮詢顧問總是深入鑽研您的需求與目標,並提出恰當的策略。
後來的譯句的確比較貼近中文,但不知是不是習慣了英文語法,感覺還是原句比較順... 而究竟扭捏作態的中文為何?又該如何避免,每個人的看法或許也不一樣吧。